勇攀高峰地质人
勇攀高峰地质人
——记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副院长、总工程师汪青松同志
卢 罡
(获院演讲比赛二等奖)
汪青松,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院方法技术带头人,安徽省地矿局两届劳动模范。他热爱地质事业,兢兢业业地致力于地质勘探方法技术进步,费尽 心思地寻求地质找矿突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献身地质、永当先锋”的理想信念,践行着“党性最强、作风最正、工作最优”的创争承诺。
作为一名基层地勘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汪青松总工程师以推动安徽地矿事业的发展为己任。他 密切关注安徽省地质找矿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聚精会神做好地质资料二次开发研究,集中精力抓好地勘工作立项。在他的组织下,院聘技术顾问、各方法技术专家 和基层单位技术骨干对历史积累的安徽省地质工作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寻找空白点,划分重点研究区块,捕捉可进一步开展地质勘探的优良信息,广泛争取省国土 资源厅、省地矿局资深专家进行立项指导,集中精干力量编写勘探立项论证报告,仅2010年至今年年初一年多时间内,就有9个立项建议进入省项目库,先后促 成了《皖西北地区铁矿资源调查评价》、《阜南三塔铁矿资源调查评价》、《淮北徐楼—前常地区综合找矿方法研究》、《淮北三铺岩体整装勘查》、《五河金及多 金属矿整装勘查》等省重点地质找矿项目的实施,为我省加大空白区地质勘探力度、推进地质找矿攻深找盲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受到国土厅领导和专家的较高评价。
他对院技术团队说:要想在地质找矿的攻深找盲中出成果,我们地质工作者首先要对自己的工作思路攻深找盲;要挖地质资料的潜力,必须先挖自己开拓创新的潜力。他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奋斗着,勤勤恳恳地奋斗着。
作为一名基层地勘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汪青松总工程师视勘查质量和成果为生命。在《皖西北地区铁矿资源调查评价》、《安徽省濉溪县前常覆盖区综合找矿方法研究》、《阜南三塔铁矿资源调查评价》等省重点项目实施过程中,直接担任项目负责,亲临一线指挥野外生产,跟踪野外作业把好质量关,主动担纲重要成果报告主编,保证了勘查质量万无一失。
汪总有“拼命三郎”之赞誉,这种拼不是蛮干,不是莽撞,是那种智慧的拼搏,精力的拼搏,作风的拼搏。夜深人静的时刻,万家灯火阑珊,汪总办公室的灯依然亮 着,分析资料、编写报告、思考工作,这是他精力最充沛、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也是他工作明思路、项目出成果的最佳时刻。酷暑难耐的盛夏,在野外简陋的民房 里,他光着脊梁坐在计算机旁抓紧每分每秒进行资料处理,他诙谐的说:我这是名副其实的甩开膀子干。
汪总常说:一流的队伍就是要确保一流的质量,提交一流的成果,这是地质工作者的绝对职责。高度的事业责任心换来了丰硕的工作成果:《皖西北地区铁矿资源调 查评价》,在1500米深处发现铁矿,率先在该区实行找矿突破;《阜南三塔铁矿资源调查评价》,发现大面积磁测异常,揭示出该区的找矿潜力和找矿前景; 《安徽省濉溪县前常覆盖区综合找矿方法研究》,以丰富的方法技术研究成果,捧回了局地质科技进步一等奖,《安徽省濉溪县前常地区铁铜钼金矿预查》,同样以 丰富的地质找矿成果,捧回了安徽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些成果中,包含了汪青松同志和他的技术团队太多太多的智慧、太多太多的艰辛、太多太多的 付出和太多太多的喜悦。
作为一名基层地勘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汪青松总工程师非常重视言传身教育新人。我 院近年来新参加地质工作的大学生逐渐增多,我们的院领导班子和汪青松总工程师把这些新生力量视为我院长足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在他兼任综合物探分院院长时, 就把培养新人当做自己的另一项重要职责。80后地质新兵王伟、肖明、王芝水等年轻同志到岗后,汪总直接把他们安排到艰苦的野外一线经受磨炼,让他们在生产 实践中熟悉勘探工作流程,了解一线管理方式方法,将书本上的理性认识转化成实践上的感性认识。等到磨练的过程完成后,就大胆将野外方法组长、野外项目负责 的担子逐步压在他们肩上,将项目设计和勘探成果报告的起草任务交付给他们,培养其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增强其成长成才的自信心。
汪总说:好铁必须经历千锤百炼才能成钢,优秀的地质人才只能在勘探一线的锻炼中产生。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勘查技术院这片育人的沃土上,小树苗长高了,变壮 实了。李涛、王伟走上了分院副院长的管理岗位,肖明、张建民、叶林、张佳家、张小胖、王芝水等一批年轻力量在多方法勘查项目的野外管理中已经崭露头角。
如今,我院专业技术骨干青黄不接的矛盾已得到缓解,带新人、育新人、推新人、用新人已成为我院人才工作的主流,一代地质新人正在勘查技术院茁壮成长,勘查技术院的未来充满希望。
事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在充满希望的地质工作第二个春天里,浩浩荡荡的地质大军正昂首阔步地奔向未来。在这雄壮的队伍里,依然行走着一个不知疲倦的人、 一个追求不息的人。汪总和院领导班子集体,正毅然决然的带领身后队伍,向新的地质找矿高峰攀登、攀登、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