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春唱响地质之歌

发布日期:2011-12-13    浏览次数:1844

    在安徽省勘查技术院,活跃着一批80后地勘新兵。他们在大兴安岭林海、可可西里雪域和省内整装勘查工区,用青春传承着老一辈地质工作者的三光荣精神——

用青春唱响地质之歌

穆晓红 张孟姝

(刊登于中国国土资源报12月7日第六版)

丁发毅:一个项目干下来,女儿已经两个月

    1983年出生的丁发毅毕业于长安大学地球物理专业毕业。参加工作刚5年的他现在已经是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地调分院团支部书记了。

    2011年6月,丁发毅告别身怀六甲的妻子,随勘查分队奔赴大兴安岭,开展1∶25万区域化探野外施工。在茫茫林海中,他和伙伴们冒着蜱虫叮咬和遭遇熊瞎子的危险,定坐标,采样品,一干就是4个月。在野外施工最紧张的9月份,得知妻子难产,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小丁内心无比地焦急。他多么想飞奔到妻子身边,陪着她、鼓励她,共同迎接呱呱坠地的小宝宝。但是回家的路途太遥远了,大兴安岭地区无霜的日子太宝贵了,他只能在电话中将妻子托付给两家父母,将一份牵挂传递给妻子,继续奔波在山岭之间。

    10月初,野外施工结束了,小丁风风火火地赶回了蚌埠,见到了已经满月的宝贝女儿。可是,抱着孩子刚亲热一天,手机就响了:东北项目的后续工作已批准,必须赶在冰雪封山前结束野外工作,立即赶赴工区。小丁愣住了,心里实在舍不得妻子和女儿。打电话的领导体谅小丁的心情,让他在家多呆上三五天。可小丁放心不下工作,在家怎么也待不住,和妻儿相聚不到三天,就收拾好行囊踏上了北上的列车。

笑傲群山

 

肖明:勇挑整装勘查野外施工重担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物探分院工会主席肖明今年才25岁。这位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专业的年轻人在3年的工作实践中,经历过皖西北铁矿资源整装勘查、淮北铁矿资源调查评价等大型项目的磨练,掌握了V8电法仪等物探仪器的操作、保养、维修以及数据采集、处理、解释,成长为年轻的技术骨干。

    2010年年初,勘查技术院承担的省基金项目--五河金及多金属整装勘查开工。为早日提交勘查成果,勘查技术院采取多方法齐头并进、集中优势力量打“歼灭战”的方式,组合院属物探分院、地调分院、矿产分院三家基层单位,投入重力、磁法、电法、化探四种方法开展野外勘查,野外施工人员最多时达六七十人,而这样一个大型项目的野外施工负责人的重担就压在了肖明等一批年轻人的肩上。

    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经受过大型勘查项目锻炼的肖明没有丝毫胆怯。白天,他穿梭于各方法组施工现场,掌握工程进度、组织协调生产、参与方法技术比对试验。晚上,在简陋的驻地整理数据资料,策划第二天的工作任务。遇到施工管理上的难题,就虚心向老同志请教。就连施工组的饮食起居这样的“家务事”,他都关注入微,从不懈怠。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项目部全体成员的拼搏下,整装勘查首期工程于6月份全部完成,野外资料被专家组评为优秀,肖明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用好“法宝”

 

董博:扛着阑尾疼痛不下火线

    从长安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后,董博参加工作已经3年了。26岁的他一直摸爬滚打在野外第一线,在东北、新疆、江西、江苏等工区涉冰河、过大漠、爬高山、钻深沟,从烈日炎炎的酷夏战斗到冰天雪地的寒冬。这个满脸憨厚的小伙子已经成长为机敏、干练的助理工程师,并担任了安徽省勘查技术院电法技术研究所团支部书记。

    2010年,董博加入长江中下游立体填图示范项目电法组,开进了皖南山区。由于工期紧,任务重,持续时间长,小伙子扎进山野一待就是三四个月。当时电法所承担项目多,技术人员比较紧缺,董博就一人身兼数职。大到野外数据资料采集、室内数据处理工作,小到项目组日常生活管理,全部由他负责。他每晚挑灯至凌晨两三点,困了就裹上棉被眯一会儿,早上五六点起床继续投入新一天的紧张工作。即使如此,他仍旧感到时间紧迫、分身乏术。

    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加上饮食的不规律,被怠慢的身体开始“抗议”了。五月中旬,正在加班的董博突然一阵腹痛,他以为是着凉了,就没有在意。谁知疼痛慢慢加剧,大伙儿赶紧把他送到附近的卫生所,一查是急性阑尾炎,需要立即手术。董博急了,他知道眼下正是施工最紧要的时刻,人手不够是个大问题。经过一番思虑后,他毅然决定放弃手术,先采取保守治疗,挺过这一阵子再说。白天,他在卫生所打点滴;晚上,他在灯下补做落下的工作。有时阑尾疼痛袭来,他就吃几片消炎止痛药扛过去。在阑尾炎发作的一个多月里,小董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工作从未间断,直到野外工作高质量的如期完成。他说:“野外资料获得甲方的高度评价是对我最大的肯定,阑尾也不疼了。”

行走在荒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