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北的日子

发布日期:2016-07-07    浏览次数:2406

那天,当汪总告诉我三铺整装勘查区有一份矿产普查储量报告就要公布的消息时,我和他一样在心里充满了激动,还有深深的感慨。

2009年到2012年,我在淮北整整忙碌了4年测井工作,就是汪总负责的省级三铺整装勘查项目。为什么叫三铺,当地人把十里叫做一铺,从出宿州城起算,三铺就是在宿州市外30里的地方。其实,三铺并不归宿州市管辖,它是淮北市濉溪县管辖的一个自然村。

宿州坐落在千里淮北大平原上,城不大,名气不小。公元前209年,在离宿县(即今天的宿州)东南不远处的大泽乡,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 次农民大起义,为项羽刘邦联手推翻秦王朝后来刘邦又战胜项羽建立汉朝作了铺垫。公元1948年冬天,解放军陈粟部队在宿州西南一个叫双堆集的地方与号称蒋 军五大主力的黄维兵团进行了一次惨烈的对决较量,成为了加速蒋家王朝破灭的前奏曲。

时过境迁,历史上的大泽乡和双堆集都已划入了淮北市濉溪县的地盘,与宿州挥手相别,又凝视相望。

早在10年前,汪总就盘算着要在昔日古战场上作一篇找矿的文章,我戏虐说,等你找到了矿,这儿又打了一场不见硝烟的大仗。

其实我明白,找矿说起来简单,真要找出矿来又谈何容易。经过多年的忙碌,现在总算有了收获了,我知道汪总多年来为之付出的心血。

如果展开一张中国地质图,可以清楚地看到,南有淮河北有黄河全都朝着安徽北部和河南南部大片的土地汇集,用流不尽的泥沙冲积出了一脉齐整整的大平原,这就 是中国版图著名的黄淮海腹地。历史上,淮河和黄河的名声总是褒声一片,因为这片土地常常被无情的洪水糟蹋得不成样子,一次次的洪水泛滥,带来的唯一好处是 形成了厚厚的第四系泥砂松散沉积层覆盖在古生代成矿岩层上。世间万事常常出乎意料,在常人眼中时有洪水肆虐的淮北,却是一个大粮仓。“走千走万,不如淮河 两岸”说得就是淮水孕育了一方沃土。

可是地面上的庄稼好长,看不见摸不着深不可测不知藏在什么地方的矿床怎么去找呢?

汪总布下的第一轮战局始于2005年开始大面积展开地面综合物探测量,进行矿产预查和覆盖区综合找矿方法研究。重、磁、电,传统的物探手法全用上了,后来 又加上电磁法勘探新技术,甚至还花大价钱引进了国外先进的V8可控源多功能电法仪。要知道,这可是全国众多地勘单位中第一家引进的洋玩意,为的就是要用先 进的技术手段把脉叩准矿床的蛛丝马迹。

春夏秋冬,暑往寒来,当晨曦初现、当艳阳高照、当风雪交加、当晚霞褪尽,总有一群不知疲倦的物探人身背仪器,肩扛电缆,在村落旁侧,在小溪河畔,在埋没了 人影的玉米地,在迈步艰难的豆秧田急促促穿插而过,布下了纵横交错的测网。老乡们见到这些一身水一身汗忙个不停的人都会心疼地说,真可怜,累成这样干什 么。物探人顾不上回答,只是对老乡的友善报以会心的微笑。

随着地面物探工作的不断推进,锁定地下深处矿层走向的脉络渐渐清晰了,矿层的尾巴开始漏出来了。当找矿重点靶区悄然无声的浮出水面时,汪总又开始盘算着第二轮战局的找矿思路。

缩小包围圈,运筹精兵强将,实行合围攻击。找矿如打仗,有主攻方向,要集中兵力,然后迅猛发起攻击,这样仗才能打得赢。就是投入更多工作量,进一步开展普 查工作,不断寻找和消化有利于找矿的地球信息,有一次在野外作业闲暇时我和汪总闲聊时他这样对我说。一遍遍上方法,一条条作剖面,一块块去扫面,甚至再回 过头重新做起,安排各种不同比例尺的物探方法和钻探验证。最终,汪总将目光瞄准在一个叫杨桥孜的地方,就是三铺边上。

2009年春天的温熙拂过淮北平原的每一个角落时,汪总调进钻机开始对异常靶区进行重点钻探验证,首轮钻进陆陆续续完成了钻探进尺。就像第一批冲锋队冲向前沿,我们测井队作为第二梯队紧接着也开始了繁忙的钻探测井任务。

随着圈定的异常被钻探不断验证,汪总安排更多的钻机进入了工区,好比一台戏剧演到了最扣人心弦的高潮,那是最精彩最好看的地方。那段时间,钻探进入到了白 热化阶段,时常有三五台、七八台高耸入云、披挂绿色篷布的钻机,雄赳赳气昂昂排成列队,整日轰鸣作响转动着有力的钻杆向地球深处掘进。每每我们启程奔赴井 场测井,就像是急急去赶一场战斗的烽火硝烟,风雨兼程,不分昼夜。有时忙得连吃饭都没了点,唯有一条条测井曲线和一组组数据完整的没得说。这就是在打仗 啊,测井组的队友们都懂得,也都这样坚持着。

在三铺整装勘查项目施工最紧张繁忙的日子里,测井的作业频率也明显加快,有时刚赶赴野外,新的测井通知书又送到了院部,时常是一个孔测完,再接着去另一个 机台。每当看到从清晰的计算机屏幕上原本平直的曲线突然间生成一段段变化剧烈、反复跳跃、许久都未尖灭的曲线时,我清楚,井中探头已进入到了矿层中。这是 搞测井的最希望看到的曲线,这样的曲线意味着钻探打到了矿或者测井发现了旁侧或者井底异常,三铺整装勘查这场战斗,已经到了发起冲锋的紧要关头了。

在工地上见到汪总也更多了,他匆匆来,又匆匆走,大多是带着年轻技术人员到钻探现场研究布置钻孔的位置和深度,有时当钻探结果与设计预想出现不一致时,他 会邀请省厅专家到工地上看钻探进度看岩心标本,帮助指导分析查找原因,当新钻孔放样时,他必会来到井场亲自选定孔位。见他风风火火,大步流星,走路都能扬 起尘土来,我仿佛看见了一个威武英姿的将军,有时我也会提醒他,再忙也要注意身体呀。

想起上世纪90年代与汪总一起共事的一段往事,那是地质行业最不景气的一段时光。单位没有项目做,只好搞三产,就是到社会上去揽些物探找水、钻探打井什么的,活难找,干了活钱更难要。

我和汪总经常一起到甲方那里去讨钱,那场景在外人眼里,好像我们犯了什么大错似的,不仅要赔上笑脸,还要请甲方吃好喝好,一醉方休。我和汪总的胃都不好,是不是那段难捱的时光里落下的后遗症也不好说。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10年的奋斗终于结出了果实。俗话说,十年磨一剑,汪总利剑出鞘,隐藏在地层深处矿藏的神秘面纱终于被物探工作者揭开了。

储量报告这样评价,三铺整装勘查项目区其中之一的杨桥孜普查区为一座中型规模金矿床,并有共伴生铁、铜、银矿,资源量均达小型矿床规模,是迄今为止在淮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金矿床。

后来我和汪总聊天,我问他,这么多年来,你一直对在淮北地区一定会找到矿抱有信心,你的自信来自哪里?

他回答我,找矿好比是吃一桌丰盛的菜肴,不能急,要慢慢品尝才会吃出味道来。淮北地区是典型的覆盖区,含矿地层和矿苗均没有出露,来自地壳深处的信息又大多被覆盖层屏蔽了,所以必须要有时间,需要细致再细致的思考和推断。

说到这,汪总莞尔一笑,用他一贯洪亮的嗓音说,也好比给人看病,只有检测准确才能搞清楚病因,如果一个检测指标不理想,可以再用另一个手段检测,不就可以相互印证吗?

在整个勘查过程中,汪总和他的团队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充分将物探技术与钻探技术密切结合,建立了区域研究选区、重磁扫面定靶、综合勘查定位、钻探测井定性 的一选三定四阶段反复循环综合找矿模式,重点做了覆盖区物探方法组合有效性和勘查流程的研究,相互补充、完善、验证,基本查明了矿区地质及控矿条件,探明 了金铁铜银等矿产的资源量,通过这一勘查工作的不断深入,逐步掌握了覆盖区寻找金、铜矿关键技术,从而增加了找矿信心。可以说,一个中型、三个小型矿床的 被发现,就是在不断地假设与怀疑、探索与修正、否定与肯定的科学探寻中形成的。

覆盖厚,并不是说就没有矿,终究是会见到基岩的,只不过因为第四系松散层将深藏不露的矿层给厚厚围住了,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和推断的复杂而已。汪总说,所以在这样的地区开展勘查,真的需要有耐心,有信心才行,这就是我的自信所在。

三铺及其外围一中三小四座矿床的发现,一时间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大新闻,而深埋地层深处千年万载的矿藏终于露出了它的真面目,却必定会给那些孜孜不倦探索 自然、探寻真理的地质工作者带来种种有益的思考。汪总打出的这套找矿模式组合拳,无疑对在第四系松散层进行成矿预测,勘查找矿,进而实现找矿突破给出了极 具建设性的借鉴答案,对研究华北陆块找矿特别是寻找金矿,在覆盖区开展综合找矿方法技术研究和复杂矿床多矿种综合评价提供了有益的指向性经验。

拿下三铺整装勘查区矿产普查储量报告后,汪总并没有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他又将目光投到了处于皖北的五河地区。由他担纲首席专家的五河金矿整装勘查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全面铺开。争取再抱上个更大的金娃娃,是汪总心中更宏大的找矿梦。

因为工作变动,2013年元旦刚过,我便调离了测井队。虽然不再从事一线勘查工作了,但是我和汪总一样,和许许多多整日忙碌在野外的地质物探工作者们一样,盼望着在实现找矿的科学攀登中不断有新的突破,也期待着能从汪总那儿听到更多的好消息。

汪总何其谁也?汪青松也。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是也。

(院党办  刘连营)


(此文发表在5月14日中国国土资源作家网大地原创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