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行业规范

野外生存、求生及逃生技能

2016/7/7

野外生存、求生及逃生技能之一:实践经验

经常从事野外工作的地质人总结了一些有效的避险方法。

包儿挎背后,停步察四周

在悬崖峭壁、滑坡、坑内等险处从事地质调查时,走路时一定注意双脚站稳,双手抓牢。观察地质现象时,一定要停步,而且要注意四周的地质结构是否稳固。地质包挎牢后背。

不做独行侠,时刻保相见

野外工作不能单人独行,两人以上行走距离应在视线之内。

按途留标记,打草趋蛇兽

作业路线上,特别是叉口、叉道处,要留下标记。持木棍竹杖,打草惊蛇惊野兽。

露营有禁地,因地择良居

露营地要避开风口、枯树、陡坡、悬崖、滑坡,能防雪崩、滚石、滑坡、河床、峡谷低洼及突如其来的山洪。要选择在水源附近及有柴火的地方。夏季露营地要选在 山顶、山脊、湖泊附近,这些地方通常比较干燥、地势较高、通风良好、蚊虫较少之处。冬季露营地应选在森林和灌木丛,避开易被积雪掩埋的地点。根据所处工作 地的特点选择搭帐篷、吊床、筑雪洞或雪屋。

雨天离凹、陡,留心察裂纹

汛期应尽量避免在危岩附近停留,切忌在凹形陡坡危岩突出的地方避雨、休息,更不可攀爬。时刻留心房前屋后的地面有无裂纹及形变。


野外生存、求生及逃生技能之二:险境逃生

不幸落水:落水后,立即将头抬出水面,调整好呼吸状态。如果耳中进水,要用手快速拨打自己的耳轮,使耳道畅通。如果附近有木板、树木等漂浮物,将其抓牢, 甚至将身体捆绑在漂浮物上。尽量保持皮肤干燥,避免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如果腿部抽筋,不要顾及疼痛,要屈伸抽筋部位,这样才能有效脱离危险。如果不慎喝 水,不要紧张,注意保持身体平衡,调整好呼吸。使用口哨、鲜艳的衣物、反光的镜片及呼叫等方式求救,但注意保持体力。陷在泥潭、沼泽中,如果没有好的逃生 机会,不要随意乱动,以免越陷越深。躲避漩涡、水中有危险的漂浮物等。

当救援人员赶到时,落水者也不能放松警惕,先抓紧救生圈或穿好救生服,并积极配合救援者尽快上岸。

开车被困:车辆遇到大水后,车辆外部承受的压力很大,因此车门很难被推开。由于许多车辆为电动锁,在落锁的状态后,电动锁遇水会出现失灵的可能,也给开启车窗带来影响。

车辆在遭遇大水后,水并非一下子涌进车里,而是将车浮上来,水再进入车内。由于车辆发动机的重量较大,车辆会出现车前部先下沉的情况。驾驶员应该立即向后 座移动,并用小锤子砸破车玻璃,要用力砸玻璃的4个角,这样玻璃更容易被击碎。如果没有小锤子,可以用改锥等坚硬的工具,用这些工具比用脚踹碎玻璃要快得 多。因此,汛期出野外车上应常备实用的锤子或改锥等物品。

易被忽视的自救要点:

防失温:汛期预警后,所处地势低洼的工作组要准备好防汛物资;野外作业尽量选公共交通,且不要涉水行走,防止被吸进地下水道;此外,行走在路边一定要小心 坠物、路基的松塌、破损的电线等。如恰遇暴雨,行走中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建议地质工作者准备一些防灾物品和救援物 品,并随身携带,如压缩食品、水、小的急救包、小的急救毯和雨衣等。特别是急救毯和雨衣是防失温的有效工具,即使20℃左右,人也会失温,如果人的核心体 温下降5℃就会有生命危险,一旦汛期受灾,无论是爬到高处避险,还是不幸被困,保温都不可忽视。

屋中不一定安全:如野外项目组居住在老房子里,房子年久、或是土坯房,大雨来袭应出去避雨,且在确保泥石流等危险彻底过去后再回屋中。

巧改井盖减风险:在暴雨多发地区,建议下水井盖做成双层。即把下水井盖下面再加上一层带隔栅的井盖,那么在暴雨袭来时,即便打开上层井盖,下层的隔栅井盖也能有效阻挡形成路面漩涡,还能加快流水,防止再次发生行人被吸入下水井的惨剧。


野外生存、求生及逃生技能之三:绝境求救

对在野外工作的地质人来说,及时了解自己所面临的困境,遇险求救,是非常重要的。要通过各种方式与别人取得联系,发出的信号要足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信号的种类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周围的环境条件决定。一般情况下,重复三次的行动都象征寻求援助。

信号的种类:

烟火信号:火光作为联络信号是非常有效的。燃放三堆火焰是国际通行的求救信号,将火堆摆成三角形,每堆之间的间隔相等最为理想。如果燃料稀缺或由于伤势严重、饥饿等造成过度虚弱,无法实现三堆火焰,那么因陋就简点燃一堆也行。

应尽可能准备妥当,使燃料保持干燥,随时补给以尽可能保证火焰信号。

火堆的燃料要易于燃烧,白桦树皮就是十分理想的燃料。可以利用汽油,但不可将汽油倾倒于火堆上。用一些布料做灯芯带,在汽油中浸泡,然后放在燃料堆上,将汽油罐移至安全地点后再点燃。

在白天,烟雾是良好的定位器,所以火堆上要添加散发烟雾的材料。浓烟升空后与周围环境形成强烈对比,易受人注意。可在火堆上放些苔藓、青嫩树枝、橡皮等使之产生浓烟;晚上可放些干柴,使火烧旺,使火升高。

潮湿的东西都产生烟雾,潮湿的草席、座垫可熏烧很长时间,同时飞虫也难以逼近伤人。黑色烟雾在雪地或沙漠中最醒目,橡胶和汽油可产生黑烟。

体示信号:当搜索飞机较近时,可用体示信号表达遇险者的意思。

旗语信号:将一面旗子或一块色泽亮艳的布料系在木棒上,持棒运动时,在左侧长划,右侧短划,加大动作的幅度,做“8”字形运动。如果双方距离较近,不必做“8”字形运动。一个简单的划行动作就可以,在左侧长划一次,在右边短划一次,前者应比后者用时稍长。

声音信号:如隔得较近、可大声呼喊,三声短三声长,再三声短;间隔1分钟之后再重复。

反光信号:利用阳光和一个反射镜即可射出信号光。任何明亮的材料都可加以利用,如罐头盒盖、玻璃、一片金属铂片,有面镜子当然更加理想。持续的反射将规律性地产生一条长线和一个圆点,这是莫尔斯代码的一种。即使你不懂莫尔斯代码,随意反照,也可能引人注目。

随时注意环视天空,如果有飞机靠近,就快速反射出信号光。这种光线或许会使营救人员目眩,所以一旦确定自己已被发现,应立刻停止反射光线。


野外生存、求生及逃生技能之四:绝境找水

一旦遇险且水尽粮绝,当务之急是立即找水,尽量避免身体脱水。饮用水怎么找?

四周高、中间洼的掌心地,或三面高、中间或一面低呈簸箕形的地区,以及群山间的低洼地,很可能找到水源,因此找水首选之地是山谷底部地区;高山地区寻水, 应沿着岩石裂缝去找;干涸的河床里,尤其是两山夹一沟的河床里常可找到水源,因此可选择河道转弯处外侧的最低处寻找,往下挖,直到发现表面潮湿的沙子,再 往下挖0.8~1.8米,即可见水;沙丘之间的洼地的最低处可能挖得到水。

在海岸边,应在最高水位线以上挖坑,很可能有一层厚约5厘米的沉滤水浮在密度较大的海水层上。

地面比较潮湿,长有芨芨草、白刺、三角叶杨、梧桐树、柳树、盐香柏、香蒲等植物的四周,一般可以找到水源,或在这些植物下挖掘可见到水;在山脚下,生长有 芦苇的地方,草长得茂盛,葱翠的地方,往下挖,一般在在1~5米以下往往可以挖到地下水;沙漠中的骆驼刺、仙人掌、荆棘类灌木、胡杨、红柳等生长处的附近 或地下,可找到水。

留心野生动物活动,有昆虫、苍蝇、走兽、飞鸟的地方,附近一定有水。跟踪它们的足迹,常会有所收获。在早晨和晚上,鸟群会在水源上空盘旋,留心它们的叫声,可确定它们所在的水源地点——鹌鹑傍晚时飞向水源,清晨时离开;斑鸠群早、晚飞向水源。

牧民废弃的牛羊圈附近常有他们用过的水源。凡是有水井的地方,当地牧民都习惯在附近山顶或地势较高处用石头叠高作为标志,以示附近有水井。

水可在雨后的岩石峭壁的底部发现,它们常汇聚在峭壁底部风化的岸石处,或在山谷的石浅滩处。石灰岩和熔岩处比其他岩石处会有更多的泉水。在峡谷底和斜坡下 也可能发现泉水,看穿过渗漏沙岩的峡谷断面是否有水渗出。与岩石地带相比,在松散的沉积地,水会更多且容易找到。在泥土斜坡的表面或泥崖脚下的潮湿地方, 可挖出水。

竹类等中空植物的节间常存有水,藤本植物往往有可饮用的汁液,棕榈类、仙人掌类植物的果实和茎干都含有丰富的水分。嘴嚼木髓可防止脱水,但不能咽下。

收集露水虽不能得到大量的水,但可解燃眉之急。在夜间,水分会凝结在玻璃、金属、鹅卵石等光滑的表面上。到清晨时分,用布吸露水,然后拧布块,就能得到饮 用水。可以挖一个浅坑,铺上一块塑料布或其他不吸水的料子。其上堆放一些清洁的光滑石头。石头上的凝露会滴在塑料布上。到翌晨移出石头,收集塑料布上的露 水,即可饮用。如有树,则用塑料袋将树枝树叶包住,过一夜会集到一些水。

在沙漠中可挖一个直径至少90厘米的坑,在坑中央放一个清洁的容器。如附近有树叶或灌木,可采来散放在坑内,用一块塑料布盖着坑口,用石头、沙子或其它重 物压紧坑缘。在塑料布中央放一块小石头,使塑料布成一倒置圆锥体。使塑料布的最低点正好在容器上方,但不可碰到容器。水会凝结在塑料布向着坑的一面,然后 滴到容器内。

沙漠中的水源大都是盐碱水,这种水的矿物质含量过高,未经过处理不能饮用。


野外生存、求生及逃生技能之五:求生辨向

野外地质工作中,一旦迷失方向,不要慌,充分运用身边资源,判定自己所处的位置与方向。

太阳最可靠:晴天,人们根据日出、日落就可以大致判断方向。太阳是由东向西移,而影子是由西向东移。如早上6时,太阳从东方升起,一切物体的阴影都倒向西方;到中午12时,太阳位于正南,影子便指向北方;到下午6时,太阳到正西,影子则指向东方。

手表测向有妙方:时数折半对太阳,12指的是北方。如下午14:40,其一半为7:20,把时针对向太阳,那么12指的就是北方。或者把表平置,时针指向 太阳,时针与 12时刻度平分线的反向延伸方向就是北方;还可以平置手表,将一根小棍垂直立在手表中央转动手表,使小棍的影子与时针重合,时针与12时刻度之间的平分线 即是北方。

但这一方法仅适用于北半球,若在南半球,则将12点处对准太阳所在的方向,时针与12点的中央即指向北向。判定方向时,手表应平置,同时要考虑地方时差,将北京时间换算成当地时间。

立竿见影:用一根直杆,使其与地面垂直,把一块石子放在标杆影子的顶点A处;约10分钟,标杆影子的顶点移动到B处时再放一块石子,将A、B两点连成一条直线,这条直线的指向是东西方向,与AB线垂直的方向则是南北方向,向太阳的一端是南方,相反方向是北方。

观星识向:北极星。北极星位于正北天空,寻找北极星,首先要找到北斗星,北斗星附近有一颗较明亮的星,就是北极星。

月亮。月亮升起的时间,每天都比前一天晚48~50分钟。例如,农历十五的18时,月亮从东方升起。到了农历的二十,相距5天,就迟升4小时左右,约于22时于东方天空出现。且农历十五以前,月亮的亮部在右边,十五以后,月亮的亮部在左边。

可以根据月亮从东转到西,约需12小时,平均每小时约转15度这一规律,结合当时的月相、位置和观测时间,大致判定方向。例如,晚上10时,看见夜空的月 亮是右半边亮,便可判明是上弦月,太阳落山是6时,月亮位于正南;此时,10时-6时=4时,即已经过去了4小时,月亮在此期间转动了 15°×4=60°。因此,将此时月亮的位置向左(东)偏转60度即为正南方。

风动知南北:风是塑造沙漠地表面形态的重要因素,沙丘和沙垄的迎风面,坡度较缓;背风面,坡度较陡。我国西北地区,由于盛行西北风,沙丘一般形成西北向东 南走向。沙丘西北面坡度小,沙质较硬,东南面坡度大,沙质松软。沙漠地区的植物,如酥油草、红柳、梭梭柴、骆驼刺等向东南方向倾斜。蒙古包的门通常也朝向 背风的东南方向。冬季在枯草附近往往形成许多小雪垄、沙垄,其头部大尾部小,头部所指的方向就是西北方向。

地物和植物标志:一般靠近树墩、树干及大石块南面的草生长得高而茂盛,冬天南面的草也枯萎干黄得较快。树皮一般南面比较光洁,北面则较为粗糙。这种现象以白桦树最为明显。白桦树南面的树皮较之北面的颜色淡,而且富有弹性。

夏天松柏及杉树的树干上流出的胶脂,南面的比北面多,而且结块大。松树干上覆盖着的次生树皮,北面的较南面形成的早,向上发展较高,雨后树皮膨胀发黑时, 这种现象较为突出。秋季果树朝南的一面枝叶茂密结果多,以苹果、红枣、柿子、山楂、荔枝、柑橘等最为明显。果实在成熟时,朝南的一面先染色。

树下和灌木附近的蚂蚁窝总是在树和灌木的南面。长在石头上的青苔性喜潮湿,不耐阳光,因而青苔通常生长在石头的北面。草原上的蒙古菊和野莴苣的叶子都是南 北指向。我国北方的山岳、丘陵地带,茂密的乔木林多生长在阴坡,而灌木林多生长在阳坡。但对独立树而言,这个法并不适用。

迷路破局:一旦发现自己迷路了,应立即停下来冷静地回忆一下所走过的路,“迷途知返”为最上策,即循着自己的足迹退回至原出发点。

如未能原路返回,应先登高远望,判断应该往哪儿走,在山地,若山脉走向分明、山脊坡度较缓,可沿山脊走。如没有便于观察的高地,则应朝地势低的方向走,这样易于碰到水源。如有河流则顺河而行。

在广阔平坦的沙漠、戈壁滩或茫茫的林海雪原上行进,可迎着风、云行走或与其保持一定的角度行进,这样能在一定时间内保证循着直线前进。也可每走一段距离, 在背后作一个标记,不断回看所走的路线上的标记是否在一条线上,便可以得知是否偏离了方向。沙漠地区还可沿着骆驼的足迹行进。

特别要注意行进方向两侧可作为指向的线形地物,如河流、公路、山脉、长条形的湖泊等。注意其位置在行进路线的左方还是右方,是否与路线平行。如发现迷失方向,应立即朝指向物的方向前进。

迷途中遇岔路口令人无从抉择时,首先要明确要去的方向,若几条道路的方向大致相同,则应选中间那条路。

迷路后如天色已晚。应立即选址宿营,不要等到天黑;若感到十分疲乏,也应立即休息,不要走到精疲力尽才停止。


野外生存、求生及逃生技能之六:求生生火

在开展野外地质工作中,一旦遇险,火是维持生存的重要元素——煮熟食物,烧水去毒,取暖烘衣,发求救信号,驱赶野兽等。

生火须择地:在野外,是不可以随处生火的,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火灾。要选择风力小或背风处生火,在平坦地区,可竖一道挡风墙,或挖一道壕沟,如果地面坚硬无法挖坑也可找些石块垒成一个圆圈。

尽可能选干燥处生火,若找不到干燥的地方,可以用湿木头或石头搭一个高出地面的平台,然后在上面生火。生火前,要清除周边易燃物,并预备些泥土、沙石、青苔等用于及时灭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靠近水源生火。

燃烧物的选择:生火须有引火物,枯草、干树叶、桦树皮、松针、松脂、细树枝、纸、棉花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即使是雨天,桦树皮仍是很好的引火物。如找不到天然引火物,可利用棉衣里的棉絮、药箱里的绷带等。

燃烧物主要为干柴。干柴要选择干燥、未腐朽的树干或枝条,尽可能选择松树、栎树、柞树、桦树、槐树、山樱桃、山杏之类的硬木,不要捡拾贴近地面的木柴,贴近地面的木柴湿度大,不易燃烧。

即使在没有树的地区,同样有天然燃料,如拧成绳的干草、枯死的灌木、煤泥干、油页岩、含油的沙土、干动物粪便、动物油、废弃的生活垃圾、塑料、汽车轮胎等,都是很好的燃料。

火种的获得:出野外应携带防水火柴和防风打火机,有条件时可带一个密封点燃器。如果在野外工作时间长或在汛期作业,应带上一个金属火柴。

没有火种就创造火种。

凸镜引火法:放大镜是一种重要的引火工具。任何一个直径两英寸以上的凸面镜,在明亮的阳光下,都可聚集太阳光,使之照在准备好的引火物上,便可引燃。

利用放大镜取火较为迅速的方法是照射汽油、酒精和枪弹的发射药或导火索。此外,放大镜透过阳光聚焦照射,还可将受潮或被水浸湿后晒干的火柴点燃。

如果没有现成的放大镜,可从望远镜、瞄准镜、照像机上取下一块凸透镜来代替,甚至可打碎的玻璃瓶底作凸镜透用。

枪弹引火法:将子弹的弹丸拔出来,倒出三分之二的发射药,撒在干燥易燃的枯草或纸上,把弹壳空出来地方塞上纸和干草,然后推弹壳入膛,用枪口贴近撒了发射药的引火物射击,即可引燃引火物取火。用信号枪在一定距离直接对准易燃物射击,也可以引起燃烧。

电火花法:若有蓄电池的话,可截取两段不大重要的电线,例如照明灯的电线,或使用跨地线。两线各接一个电极,然后小心把两线的另一端互碰,激出火花点燃旁置的引火物。

电珠法:手电筒的电池和电珠也可以做引火的工具。把电珠在细沙石上小心磨破,注意不能伤及钨丝,然后再把火药填入电珠内,通电后即能发火。若有电量较大的电池,将正负两极接在削了木皮的铅笔芯的两端,顷刻间,铅笔芯就会烧得像电炉丝一样通红。


野外生存、求生及逃生技能之七:绝境寻食

野外地质调查,一旦身陷绝境,寻找可以食用的动植物是非常必要的。

吃虫:建议长期从事野外工作的地质人平时多留心积累有关部分可食动物的栖息地、生活规律等知识,以及了解猎捕动物的简单技能,但安全起见,建议以捕食昆虫为先。应注意,无论动物还是昆虫都应煮熟或烤透后食用,以免中毒、生病。

常见的可食昆虫有:蝗虫、螳螂、蜻蜓、蝉、蜈蚣、天牛、蚂蚁、蜘蛛、白蚁、松毛虫等。

食草:可食的野生植物包括野果、野菜、藻类、地衣、蘑菇等。山葡萄、笃斯、黑瞎子果、茅莓、沙棘、火把果、桃金娘、胡颓子、乌饭树、余甘子等野果可食,而 野栗子、椰子、木瓜,是应急求生的上好食物。常见的野菜有苦菜、蒲公英、鱼腥草、马齿苋、刺儿草、荠菜、野苋菜、扫帚菜、菱、莲、芦苇、青苔等。

植物是否可食的辨别妙招:一般地,白色或黄色浆果类植物均有毒性,有一半的红色浆果类植物可以食用,而蓝色或黑色浆果类植物几乎均可食用。可将采集到植物割开一个小口子,放进一小撮盐,然后仔细观察其颜色是否改变,通常变色的植物不能食用。

任何带有乳白色奶状液汁的植物,都不要食用;野生的大豆、豌豆,不可食用。已被昆虫咬过的植物,是不可食用的。

在难以通过外表等性状判断时,可切下植物的一小部分,将其放于手腕上来回揉搓后,观察15分钟后皮肤有何反应,如对皮肤造成明显刺激,则不可食用。

如无明显刺激,则可将植物的一小部分放于嘴唇外沿,观察有何反应。如无不良症状再放一小片植物于口中,用舌头舔尝后静候15分钟,如无不良反应则将其充分 咀嚼,再等15分钟以观察有何反应,仍无不良反应,便可吞咽一小块植物,如果此时感觉难受,赶快把东西吐出来,然后大量饮水,如仍感觉良好,则吃少量的植 物,再静等数小时,如果仍然没有不良反应,方能确定这种植物可以食用。

应注意,即使是可食用植物也要尽可能加热后食用。一般情况下,马、牛、羊、骆驼能吃的植物,人是可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