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7/7
第一次到野外,是去年的夏天。那次是陪同院领导到生产一线开展送清凉慰问活动,来去匆匆,还没来得及看到野外工作的方方面面,就很快回到了院部。
说起来虽然工作多年,但由于做的工作与地质勘查没有直接关联,所以一直没有到过野外。调到机关后,能到野外去看看,亲临其境感受和体验一下野外工作就成了我心中十分向往的的事情。
五一前夕,院里组成了工作组,前往皖南山区几个工区检查工作,慰问职工。纪委书记李东海带队,安保科科长冯向东,总工办副主任蒋新华,再加上我,我们一行4人踏上了到野外的路程。
出合肥,上高速,一路向南,飞驰而过的窗外,时有勤快的布谷鸟从天空飞过,它欢快地啼叫着,告诉人们乡下的农事就要换季了。可不是呢,早些时轰轰烈烈开了 一阵子的油菜花刚刚谢幕,满地的麦田却突然变了模样,原先矮小青涩的麦苗已经丰腴成熟,成片成片的麦芒气昂昂直指天空,一个丰收的日子即将降临。清新的空 气,静谧的环境,蔚蓝的天空,田埂上各种野花像一群调皮的孩子毫无顾忌的竞相绽放,到处弥漫着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野外,带给人的总是舒适而熨帖的感觉。
第一站我们先到了能源分院巢湖项目组,接待我们的是项目野外临时负责人延海涛,小伙子前年毕业来到我院。延海涛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专业基础比较扎实,话 语间我能感觉出来。虽然年轻,但显得很老练,说话也很谦虚,对项目情况掌握的很清楚,他能挑起野外施工负责人的担子,就证明了这一点。与小延聊天,他说最 近在网络上结识了一个女孩,彼此印象感觉很投缘,真巧,她的家就离驻地很近,也许这就是缘分吧。说到这,小延顿了顿,说两人都商量准备一起攒钱买房呢。小 伙子说着脸上露出了一丝羞答答的表情。
其他几个人听了也都为小延感到高兴。从事地质工作,因为工作性质环境的不同,决定了干这一行必然要到野外,与家人聚少离多。虽然我没有见过小延的女朋友, 可是我很佩服这个女孩的勇气和选择,她的眼光是很准的,她的选择没有错,我从心底祝福小延和他的女朋友有一个幸福美好的未来。
在野外,我们还意想不到地见到了一位年龄和我相仿的女同胞,她叫于质丽。之所以说意想不到,是因为现在女同志出野外的已经非常少了,年纪这么大的就更少。 与她交谈,得知她是当年野外“三八”女子台班的成员,那时她还不到20岁。于质丽告诉我们,这次出来跟项目组工作,是为了能在野外圆一回找矿梦,也是给自 己即将结束地质工作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说到这,她的脸上露出了一种庄重虔诚的神情。我知道,她多年一直在院部室内工作,写得一手好字,地质图绘得特 别规范美观。选择退休前再到一次野外,再亲身感受一次曾经那么熟悉的野外生活,那是怎样的一种依依不舍的情结呀!
是啊,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什么工作,平时的感觉或许是不深的,可是,一旦有一天真的要和相随相伴了几十年的岗位相别时,心中油然而生的百千滋味是可想而知的。于质丽选择了这样一种方式去追思昔日美好年华,去圆心中的一个梦,我被她深深感动。
告别能源分院巢湖项目组后,第二站我们来到了物测中心镇江句容项目组,他们驻地选在山坳中一条乡村小路尽头的农家乐小院庭。绿树掩映着小庭院里的两排平 房,院子前面有一个鱼塘,背后是郁郁葱葱的山林。这儿远离喧闹的城市,听不到丁点儿的噪音,闻不出一丝的污气,真是有着陶潜老先生描绘的世外桃源的味道。 物测中心的同志们看到我惊奇的表情,对我开玩笑说,下基层太少了,这是再寻常不过的风景罢了。
作业点离驻地很近,我们的到来让正在一个人操作仪器的陈爱齐十分开心,谈笑声和发电机的马达声相互交织,打破了小山谷的宁静。陈爱齐告诉我们,“前段时间 接连下雨,耽误了时间,趁着这两天天气转好,赶快抓紧施工。他午饭带的是干粮,边干活边吃饭,为得就是节省时间。离开作业点,我回头远望,红色的帐篷、红 色的工作服、忙碌的身影,在一片绿色的映衬下是那么的鲜艳,那么的可敬。
到野外的第三站是安徽与江苏交界的狸桥镇,这是电法所《宣城麻姑山荞麦山铜(钼)成矿找矿优选》项目组的驻地。因为时间还早,我们稍做停留后就在项目负责 人王徽和资料处理员段涛的带领下赶到正在作业的工区。这里地处江南,水网纵横,蟹塘星罗棋布,到一个测点有时要绕很多路,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很不轻松。王 徽是个地质二代,虽然不是科班出生,但十多年的野外工作,让他收获了丰富的经验,磨炼了沉稳的性格。他向我们介绍,因为所里马上有一支队伍要上青藏高原, 从他们这儿分出了部分人员,所以施工进度就慢了一些。作为项目负责人,除了做好施工调度,把控作业质量,保证职工安全,其他方方面面的事都得操心。看得出 来,王徽的压力不小,但我相信他一定能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任务,因为从他自信的语气中我看见了一个物探队员的坚定和执着。段涛去年才刚参加工作,还没“当 家”,显得轻松一些。经过了解,得知小段的女朋友是与他毕业后一起来院的,分配在地震分院,现在也在浙江临安工区跑野外。这对志同道合的物探情侣,天各一 方,平时只能在电话里遥送相思,虽然少了花前月下的甜蜜,但经过野外艰苦环境洗礼的爱情一定会更加牢固,坚不可摧。我们真心为他们祝福。
小镇的夜晚十分安静,我想今晚肯定又能睡个好觉,但王徽和小段也许要很晚才能进入梦乡。一天作业下来,晚上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处理和安排,做好一个项目容不得半点的疏忽。
这次到野外的最后一站,是物探分院铜陵钟鸣项目组。听李书记说,他和冯科长前一段时间刚来检查过专项安全生产。因为熟悉,事先我们没有与项目组打招呼,算是再次突击检查,当然这次还多了慰问一线职工的内容。
直到我们走进驻地房门口时,项目负责人王金鑫才看见我们,他显得有些意外,连说了几声“没想到”。我想他是没想到间隔时间并不长,李书记又来了,而且还是 带着工作组来的。其他人都到作业点上去了,小王一个人在驻地整理资料,虽然对我们的到来感到意外,但表现沉着冷静,有条不紊,看得出他底气十足。果不然, 经过冯科长、蒋主任他们对项目安全、质量等各个方面的检查,评价小王负责的这个项目各个工作环节都符合院里的要求。小王是个用心做事的年轻专业人员,其实 参加工作时间还不满两年,但凭着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在大学当过学生干部的经历,他不仅业务上手很快,而且在组织管理上也很到位,现在已挑起了野外项目负 责的重担。
下午,我们来到一个叫沙滩角的地方,这里架设着GPS中心站,整个工区测量数据的采集和校正格值就是从这里传输出去的。中心站附近摆放着一排排的岩芯箱, 不远处的山坡上正在施工的钻机轰鸣作响,这是一个矿区。看守中心站的小沈比较健谈,向我们介绍说对面山上的风景很好。当问他是否去过时,他幽默地说:“游 客爬山要自己付钱,我们搞地质的爬山却是别人付钱。”是的,物探队员们天天与大山打交道,风景再秀丽的山川对他们来说只是工作区域、奥妙无穷的大自然的探 索者而已。
我从一个岩心箱里捡起一块肉眼就清晰可见闪着褐黄色光斑的矿石,在心里默默地想,一座矿床的发现,该需要多少人的努力和付出。预查、普查、详查、物探、钻探、地质、测试,多少个工作环节上的辛勤智慧才换来了这块小小的岩芯呀,它的得来该有多么不容易。
工作组短短几天野外的行程很快结束了,在返回合肥的途中,我细细回忆着几天来经历的一切,同龄姐妹于质丽,年轻一代挑起大梁的王金鑫、延海涛、王徽、段涛,还有那些背着仪器整日在荒山野岭奔波的物探队员们,一个个熟悉亲切的面容又一一浮现在眼前。
又到野外,再次增进了对地质工作的理解,加深了对我的同事们的敬佩之情,我为自己投身地质行业感到自豪,为我是“一物”人而骄傲。
我期待着下一次再到野外的日子。
(院工会 刘西芬)